和食の基本:和食—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

res_shikitei_hashi_1_2013_12_lv1

(圖轉自:ameblo.jp)

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(UNESCO)正式將「和食」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其實何謂「和食」在日本本土亦有很多的討論,例如由中國和西方傳入的拉麵和咖喱飯,經過日本人的改造,變成充滿日本特色的料理,這些料理又應否當成和食呢?

這次「和食」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教科文組織沒有說明哪幾種食物屬於和食,但其實這次入選的理由更著重於和食背後的文化意義。

根據Nippon.com,日本政府將「和食」的特徵歸納為以下四點。

1﹒多樣化的新鮮食材,珍視食材特有的味道

日本的國土南北狹長,大海、山嶺、村落……,自然環境得天獨厚,在烹飪中各地區都使用了本地特色豐富的食材,而且有效利用食材原味的烹飪技術和炊具都非常出色。

2﹒營養均衡有益於健康的飲食習慣

人們認為,在營養均衡方面,三菜一湯(日本料理中基本的一餐)的日本飲食結構是最為理想的。而且,通過有效利用食材的「鮮味」,抑制了動物脂肪的攝取,為日本人的長壽、肥胖預防起到了有益的作用。

3﹒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

另一個特點,是在備膳用餐的各個環節上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的輪換交替。用應時的花草枝葉點綴菜餚,室內的陳設布置及碟碗等餐具也因季而異,讓人在飽嚐美食的同時盡享春夏秋冬的自然之美。

4﹒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

日本的飲食文化,是和正月等傳統節慶活動密切結合而發展起來的。人們通過分享自然的恩澤「食」,共度用餐時光,加深了親人間的感情,增進了地區間的聯繫。

日本繼能樂、歌舞伎、阿伊努人的傳統舞蹈等之後,「和食」成為第22項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有關飲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之前已有「法國美食術」、「西班牙、義大利、希臘、摩洛哥四國的地中海美食」、「地中海傳統美食」、「土耳其傳統美食keshkek(小麥粥)」四項作為社會習俗納入了名錄,「和食」是第五項。


發表留言